建設大型IDC基礎設施的三大要點
目前采用科學的方法論來對待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設計與建設問題,這在中國數據中心行業無疑是一次長足的進步。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化已滲入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目前各行業數據中心建設非常緊迫,數據中心快速發展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許多行業需要進行存儲和處理的數據量都呈現出幾何式的增長態勢,這也形成了我國大型數據中心建設的新局面。特別是隨著國家和各地國民經濟和信息化重大工程的實施,迫切需要建設大型數據中心基礎設施。
針對大型數據中心項目規劃,應該融合國內外很多項目的先進經驗和失敗教訓,提高立足點來進行統一規劃,并且需要從項目選址、園區規劃及數據中心樓前期咨詢規劃著手,從咨詢階段提出新的數據中心理念從而為建設一個獨立、完備、穩定、安全、有序、綠色、美觀的先進數據中心做出良好的鋪墊。
一、 理念與目標
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設計建設工作,就好比是在為一個人量體裁衣。在以往近二十年的歷程中,中國大部分數據中心用戶在進行數據中心園區設計或選址的時候,往往忽視了“量體”的重要性,在大樓設計建設的前期階段較少地甚至是沒有考慮到數據中心對土建的需求。等到大樓主體竣工之后再對結構進行修改,這樣不但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與金錢,也有可能造成一些無法彌補的缺陷。
目前采用科學的方法論來對待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設計與建設問題,這在中國數據中心行業無疑是一次長足的進步。國際上很多大型的跨國機構在實施他們的數據中心大樓計劃之前就尋找相關數據中心行業的專家提供專業的咨詢。
令人欣慰,目前國內許多大型的數據中心建設正朝這個方向發展。這些項目在選擇場地之前就充分做足了咨詢工作,數據中心專家們提供的對待建場地的各項要求為客戶日后的土建設計和施工指明了方向,從而節省了改建資金,縮短了項目周期,更為重要的是保證了整體的項目質量。
二、 專業化設計依據
1、TIA-942數據中心通信設施標準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發展步伐也在不斷加快。在過去的40多年歷程中,如果我們按照“TheUptimeInstitute,Inc.”的分級標準來進行衡量,數據中心等級已經邁過了第四個階段,符合Tier1標準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出現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符合Tier2標準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出現在七十年代,符合Tier3標準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出現在九十年代初期,而符合Tier4標準的第一座數據中心則是出現于1994年的“Windward”項目。
實際上,自1994年以后,很多新建的數據中心的設計建設標準已經逐步超越了Tier4所能描述的范疇,進而朝更先進、更穩定的目標邁進。
2005年4月12日通過的《TelecommunicationsInfrastructureStandardforDataCentres》簡稱《TIA-942》給了我們目前最好的答案。這套標準全方面的從各個角度對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2、GB-50174(2008)電子信息系統機房設計規范
國內2008年最新發布的《電子信息系統機房設計規范》劃分為A、B、C三級,設計時應根據機房的使用性質、管理要求及其在經濟和社會中重要性確定所屬級別。常規大型數據中心建設,都是參照A級建設標準。
三、 園區規劃理念
數據中心的前期規劃中,應協助業主進行基礎環境規劃與大樓整體相協調。體現功能布局合理、設施先進、運行安全、保護環境、節約能源、以人為本、經濟適用、管理智能,達到綜合效能一流的信息化基礎設施要求。
專業的數據中心園區及建筑物作為未來的數據業務運營、生產,園區的主要功能為:數據機房樓和辦公樓。其他輔助功能有:一定的后勤保障如停車、員工食堂等等。因此整個園區的主體建筑為數據中心大樓及輔助區域。
文章來源于縱橫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