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云計算正式商用 亞馬遜云積極尋求落地
2013年1月1日,華為宣布旗下云計算業務正式商用。至此已經有浪潮、盛大、新浪、阿里巴巴等多家中國企業開始提供公有云服務。
據速途網了解,國外公有云落地主要面對三個問題,第一個是資質問題,這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第二個是本地的數據中心;第三個是公有云服務的運維單位。2012年,微軟借助合作伙伴世紀互聯解決了公有云硬件落地的難題。同時,亞馬遜也已經將亞太綜合部和云計算中心設立在北京。據有關媒體的報道“亞馬遜方面正在與國內一些IDC廠商洽談亞馬遜”公有云“在中國的落地事宜”。有業內人士對速途網表示,包括IBM、亞馬遜等云計算廠商都在尋求國內的云計算落地,但很難像微軟一樣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世紀互聯算是國內為數不多通過ISO認證的獨立運營的數據中心。
2012年,全球IT服務業市場發展穩中有升,取得了一定的增長速度。規模繼續擴大。但北美仍然是最大的市場,亞太地區繼續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國內的云計算廠商相對于發達國家的老牌云計算供應商,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浪潮董事長孫丕恕表示,“國內信息化做得最好的是行業云,大型企業,以及金融行業,行業云是中國云計算產業中的獨特機會。”云基地創始人田溯寧在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IT產業從整合,到細分,現在云計算又帶來了整合。借著云計算,IBM、Oralce、SAP等國外也分別推出了大數據軟硬件一體機。不約而同的做法只表明了一個趨勢:未來,基于云的平臺,軟硬件將整合到一起。
IT分析師吳潔表示,國內云計算廠商有近水樓臺的優勢,尤其是在金融、電信、政府、電力等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同時,隨著產業轉型升級及其他行業信息化的加速,國內云計算廠商有望近水樓臺,這個典型代表就是浪潮,當然如果華為、聯想等企業,還有運營商的云計算業務安排得當的話,也會分得一大塊蛋糕。
早在2010年4月,浪潮集團就已經發布我國首款自主研發設計的八路高端服務器,公司成為繼IBM、HP后全球第三家具備大型服務器系統自主設計、研制和生產能力的廠商,并為云計算提供硬件基礎。此外,華勝天成(600410,股吧)的云計算業務每年的利潤貢獻也保持在10%的增長。
云計算工程師張毅浩并不看好華為的云計算業務,他說:“如果是在2010年,那還有希望,當時全世界的云計算廠商差距并不是很大,但現在差距已經拉開了,除了技術的差距,還有商業模式的差距。尤其是公有云,贏得客戶信賴很重要。華為現在已經有些晚了。當然,從民族信息產業發展的角度我們都希望華為能做好,此外我們還有浪潮,還有龍芯。鯰魚效應是很管用的,如果亞馬遜、寶德的業務也在國內落地,才能真正讓國內IT廠商找到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