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天價午餐”:唐軍能買到什么?
史玉柱12月9日的微博發了這樣一條消息:“今年我又被"賣"了。”
事情起源于一個叫做“名人時間拍賣”的活動,這是前央視名嘴王利芬創辦的“優米網”在2010年首次推出的。活動以拍賣的形式出售與名人的共度時光。推出第一年,史玉柱就被“賣”了189萬元;到2011年,“史玉柱3小時”的價格升到了196萬元;今年更是行情見漲,在12月8日拍賣結束時,史玉柱成功被“賣”了213萬元。
有意思的是,由于前兩次比較“火”,今年任志強和有“中國投行第一人”之稱的劉二飛也加入進來候選被賣。最后經過角逐,史玉柱依然“熱銷”,213萬元奪冠;任志強和劉二飛則都分別被“賣”了45萬元。
更有意思的是,這次還有了“回頭客”去年以196.0912萬元“拿下”史玉柱的顧客袁地保買上了“癮”,今年又以45萬元拍得與劉二飛共享3小時的機會。
業內人士說,這樣的拍賣“娛樂大于內容”。然而卻帶來了“真金白銀”。為什么大眾對買賣名人時間如此熱衷和關注?哪些人最愿意做這檔買賣,買了他們的人又最想從他們身上得到什么呢?
213萬元=廣告?
這個新聞自然讓人想到“巴菲特的午餐”。在國外,“巴菲特慈善午餐”拍賣已經進行了12年,巴菲特每年會拿出一次共進午餐的時間進行拍賣,所得款項全部捐給慈善機構。如今,巴菲特的午餐已經成為全球投資界每年關注和津津樂道的經典話題。
2010年,引入此模式的優米網開始了自己的國內“名人時間拍賣”。記得史玉柱首次被拍出189萬元后,他笑著說,沒想到自己的3小時居然值這么多錢。
賦予史玉柱“三連冠”的213萬元買主是來自四川達州的唐軍,團貸網CEO,一位典型的80后年輕中小企業家代表。為了這3小時花去了唐軍身家的20%,許多網友替他不值,覺得70萬元/小時請史玉柱陪聊冤枉了點。但唐軍覺得這個價格已經超值了,因為他最初的估價是250萬元左右因為史玉柱的“3小時”每年都在“漲”。
大部分人認同這就是一場炒作。雖然213萬元請“陪聊”貴了點,但如果算做廣告費用,許多人還是覺得挺值的。唐軍公司的一位員工向記者表示,身家的20%,這是“公司一致同意后的決定”。也就是說,這不是唐軍一個人的邀約,而是一個毫不掩飾的廣告,一場實打實的公關營銷策略。
有網友稱這份廣告打得“超值”,因為213萬元“既吃了飯,又做了廣告,還能請教點問題”。
“至少我之前是不知道團貸網的,現在因為史玉柱的原因,順便知道了。”百度一位資深吧主對記者說。
看來,唐軍這廣告沒白做,不過,廣告畢竟是宣傳,企業自身真正的業務能力和水平,才是創業者能被社會認可的關鍵內功。213萬元的廣告能達到什么樣的長期效果,還需要時間來證明。
213萬元=商經?
錢花出去了,“中標”的“幸運兒”們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契機,都想從偶像這里取取經,請他們來講講“成功秘笈”。
基金管理人泰德維切勒2011年263萬美元獲得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當年9月,巴菲特決定邀請泰德維切勒作為投笑著契機,都想從偶像這里取取經,請他們來講講“成功秘笈”。基金管理人泰德維切勒2011年263萬美元獲得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當年9月,巴菲特決定邀請泰德維切勒作為投資經理加入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并可能成為巴菲特的繼任人,伯樂和千里馬,一時傳為佳話。
2010年花費近190萬元與史玉柱密會3小時的中標者是任宏,他擔任總經理的公司叫做瑞德寶爾礦山工程股份公司,主要業務是礦山開發。這家擁有600多名員工的陜西企業在拍賣之前并沒有多少人知曉,而這場與史玉柱3小時的密約,卻讓這個企業一夜之間在業內聞名全國。任宏說,為了這不菲的“3小時”,公司高層特別準備了10個困惑交給史玉柱來解答,主要集中在企業自身發展和投資方向上,其中投資經驗是他們最想要的。見面的前兩周,史玉柱就收到了問題,并提前做了很認真的準備。后來據任宏說,史玉柱在3小時內對自己營銷方法所作的回顧總結,使他們“受益匪淺”。
雖然都是“取經”,但巴菲特的午餐已經成為了全球不可復制的經典。而“史玉柱3小時”的隱性價值到底有多大,卻還值得商榷。有意思的是,在對比中我們可以發現,這兩年“買下”史玉柱的都是兩位“80后”26歲的唐軍兩年前剛剛創辦公司并擔任CEO,而去年“中標”的徽商袁地保也是不過20多歲。唐軍出手就花掉了近兩成資產,袁地保宣稱這場巨額消費是為了做公益,也是為了圓夢。
213萬元=?
當80后開始越來越多地展露在社會平臺并逐漸過渡成為創業方向的中堅力量,可以用213萬元為自己圓一個夢買單,似乎變成了這一代的一種生活態度。
雖然當信息化引起了整個社會的大變革中,不同于早期創業者的舉步維艱,資本積累和項目策劃對于這個時代的年輕創業者們來說似乎顯得更加容易一些。然而相同的是,做企業都需要腳踏實地的積累,真正的成功原本就是一種漫長的積累。
從這一點看,與巴菲特的午餐,吃出的是機遇;而與史玉柱的午餐,更多是在吸引眼球。
雖然唐軍說已經有好多東西想向史玉柱請教,比如互聯網金融,還有自己公司的發展戰略,想請史玉柱來幫忙把把脈。但其實有經驗的企業主都知道,做企業,聽建議是一時的事,勤鉆業務則是一輩子的事。如果沒有深入了解,沒有扎實苦干過,也就別想有點石成金的指點,如果只是大而化之的泛泛而論,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意義。
對于這些年輕人的“取經行為”,網友調侃:“倒是能補補腦,買好多腦白金。”
時下的中國,拍賣名人時間,更多是一種噱頭,打開財富之門,并不是別人一句“芝麻開門”那么簡單。
某方面來說,名氣固然可以加速財富累積進程,但對于絕大多數靠自己努力真正成功的富豪來說,必須是先成就財富和事業,你有了相匹配的實力,名氣,不過是位置之后相匹配的附加物。自己的名氣尚且只是錦上添花,更何況依附于別人的名氣。許多創業者咬著牙在用不匹配的財富苦撐著在做不匹配的事情,本末倒置的背后,是一種浮躁。
213萬元究竟想買到什么,也許唐軍自己也說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