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中國”崛起
發布時間:2020/4/11 10:34:56 來源: 縱橫數據
二十載倏忽而過,中國的互聯網力量早已不容忽視。猶記得 25 年前亞馬遜在美國誕生,開創了電子商務的先河,二十年后,中國也有了阿里、京東這樣的電商巨頭;當年的谷歌、雅虎叱咤風云,如今的騰訊、百度、縱橫云也不甘于人后。
細致的日常給人們更強烈的感知。在中國點一份外賣只需要三十分鐘就能送達,可在國外卻要三個小時;在國外采購,需要駕車去 10 公里以外的商超,但是在國內,只需在像京東、淘寶這樣的電商平臺上下單等待送貨上門即可。
再比如寄送快遞,在國外郵寄一份文件可能需要一個月之久,在國內通過京東物流 211 限時達可能半天就送到了。在國外看病預約掛號需要 4 個月,而通過京東大健康等互聯網醫療平臺在線問診,一分鐘就能得到醫生的反饋……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如今中國互聯網的經濟規模已是全球第一,全球科技公司市值百強中國占據 15 席,以BATJ為首的互聯網巨頭市值超萬億美元。
沒有人會再質疑中國互聯網的實力。時光還在不停轉動,中國互聯網也在不停演繹著讓我們驚嘆或興奮不已的新故事。眾所周知,武漢是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城市之一,中國集結社會各界的力量 24 小時不停歇晝夜開工,用 10 天時間交付了建筑面積 34000 平方米、可容納 1000 張床位的火神山醫院。
火神山醫院建成后不久雷神山醫院也很快投入使用,有效防止了疫情再度擴散,這種震驚國際的“中國速度”也讓中國被外界戲稱為“基建狂魔”。
4 月 8 日零點,武漢終于解封,互聯網企業又通過各種方式為武漢疫情后的城市建設助力。騰訊在數字政府、智慧教育、智慧出行、人工智能以及安全等方面與武漢展開深度合作。
京東宣布未來三年向湖北投資超 60 億元,從新基建、產業扶持、扶貧助農三大領域入手全面助力湖北經濟復蘇及當地中小企業發展。今日頭條發起了“湖北重啟、抖音助力”的援鄂復蘇計劃,幫助推介湖北當地特產并給予流量傾斜。
對武漢的支持只是互聯網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后疫情時代,以互聯網基礎設施為載體的云社交、云培訓、云招聘、云簽約……各色既能減少線下人員聚集又能解決生產生活的“云模式”火熱開啟,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基建加速前行,產業互聯網按下加速鍵,數字化轉型迫在眉睫,社會也將開啟新一輪變革。
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二十年,也是中國積蓄數字經濟實力的二十年。《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9》顯示,中國數字經濟 2018 年規模達31. 3 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4.8%,位居全球第二。從數據資源大國到數據強國,中國數字經濟的“溢出效應”越來越大,BATJ等頭部互聯網企業也在數字中國的建設中積累了成熟的行業經驗和技術體系。
《詩經》有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時代、資本和個人命運是息息相關不可分割的,每個人都是時代的推動者,也是社會紅利的享用者,以80、 90 后為主的年輕人是被互聯網偏愛的一代,互聯網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我們也同步影響著社會前行的軌跡。
我們有幸成為了數字中國強勢崛起的見證者,而在推動時代變遷的過程中,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互聯網功不可沒。
細致的日常給人們更強烈的感知。在中國點一份外賣只需要三十分鐘就能送達,可在國外卻要三個小時;在國外采購,需要駕車去 10 公里以外的商超,但是在國內,只需在像京東、淘寶這樣的電商平臺上下單等待送貨上門即可。
再比如寄送快遞,在國外郵寄一份文件可能需要一個月之久,在國內通過京東物流 211 限時達可能半天就送到了。在國外看病預約掛號需要 4 個月,而通過京東大健康等互聯網醫療平臺在線問診,一分鐘就能得到醫生的反饋……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如今中國互聯網的經濟規模已是全球第一,全球科技公司市值百強中國占據 15 席,以BATJ為首的互聯網巨頭市值超萬億美元。
沒有人會再質疑中國互聯網的實力。時光還在不停轉動,中國互聯網也在不停演繹著讓我們驚嘆或興奮不已的新故事。眾所周知,武漢是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城市之一,中國集結社會各界的力量 24 小時不停歇晝夜開工,用 10 天時間交付了建筑面積 34000 平方米、可容納 1000 張床位的火神山醫院。
火神山醫院建成后不久雷神山醫院也很快投入使用,有效防止了疫情再度擴散,這種震驚國際的“中國速度”也讓中國被外界戲稱為“基建狂魔”。
4 月 8 日零點,武漢終于解封,互聯網企業又通過各種方式為武漢疫情后的城市建設助力。騰訊在數字政府、智慧教育、智慧出行、人工智能以及安全等方面與武漢展開深度合作。
京東宣布未來三年向湖北投資超 60 億元,從新基建、產業扶持、扶貧助農三大領域入手全面助力湖北經濟復蘇及當地中小企業發展。今日頭條發起了“湖北重啟、抖音助力”的援鄂復蘇計劃,幫助推介湖北當地特產并給予流量傾斜。
對武漢的支持只是互聯網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后疫情時代,以互聯網基礎設施為載體的云社交、云培訓、云招聘、云簽約……各色既能減少線下人員聚集又能解決生產生活的“云模式”火熱開啟,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基建加速前行,產業互聯網按下加速鍵,數字化轉型迫在眉睫,社會也將開啟新一輪變革。
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二十年,也是中國積蓄數字經濟實力的二十年。《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9》顯示,中國數字經濟 2018 年規模達31. 3 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4.8%,位居全球第二。從數據資源大國到數據強國,中國數字經濟的“溢出效應”越來越大,BATJ等頭部互聯網企業也在數字中國的建設中積累了成熟的行業經驗和技術體系。
《詩經》有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時代、資本和個人命運是息息相關不可分割的,每個人都是時代的推動者,也是社會紅利的享用者,以80、 90 后為主的年輕人是被互聯網偏愛的一代,互聯網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我們也同步影響著社會前行的軌跡。
我們有幸成為了數字中國強勢崛起的見證者,而在推動時代變遷的過程中,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互聯網功不可沒。
本文來源:
//66moju.cn/article/2317.html
[復制鏈接]
鏈接已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