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巨頭集體蹭“地攤經濟”,誰能C位出道

忽如(ru)一夜(ye)春風來,千攤萬(wan)攤到處開(kai)。
開的有多么繁榮呢?僅成都就設置臨時占道攤點、攤區 2234 個,允許流動攤販經營點 17891 個,增加就業崗位超 10 萬。許昌、杭州也開始逐漸參與其中。因此有聲音說當前互聯網紅利正在逐漸消失,“地攤經濟”或許會對電商平臺造成不小的沖擊。
但事實并非如此,跟過去不一樣的是,地攤經濟不再“人人喊打”,居然也開始高調的建起了社群,沒有點數字化,都不好意思說是擺地攤的!
恰(qia)恰(qia)是“地攤經(jing)濟”的松綁(bang),成為了線(xian)上線(xian)下結合的最(zui)好時機。
對于巨頭來說,它們一直是引領風潮的,地攤經濟意味著他們一直爭搶的兩塊肥肉: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的結合以及下沉市場。所以當地攤經濟開始火爆,巨頭們第一時間開始布局(ju)。
眼看著地攤經濟的風越來越大,阿里巴巴、微信、京東、蘇寧、美團都推出了各種眼花繚亂的扶持計劃,但該用怎樣的姿勢抓住地攤經(jing)濟,恐怕不是每(mei)個人都想好了。
巨頭集體蹭地攤經濟的熱(re)點,到底(di)哪家能C位出道?
1
阿里、京東:
你們擺攤,我撐腰!
對于的小攤主來說(shuo),現(xian)在最難的就是兩件事:進貨(huo)和資金。
進貨難:難在不(bu)知道(dao)哪里能拿(na)到更便宜貨源、不(bu)知道(dao)怎么保證(zheng)商(shang)品(pin)的質量(liang)相對(dui)穩(wen)定(ding);
資金難:難在夜市品(pin)類組成多(duo)樣,一次性投入(ru)大,只押一個品(pin)類,資金風險就不可控。也并不知道(dao)消費者喜歡什么、該(gai)進(jin)貨么、又該(gai)進(jin)多(duo)少(shao)。
電商“老大哥”阿里和京(jing)東,剛(gang)好在這(zhe)兩個方面做起了文章:
1、 1688 掀起了數字化地攤進貨浪潮
作為國內最大的內貿批發平臺,阿里的 1688 平臺在 5 月 29 日即上線了數字化夜市地攤進貨專區,充分應用數據能力,為“攤主”推送即將發酵的下游趨勢熱點,幫助攤主提前發現商機,決策“進什么貨”,再也不擔心進貨賣不出去了!
同(tong)時, 1688 中多為工廠直銷,從工廠直接輸送到地攤,保證攤主的(de)價格優勢(shi)和質量,并以平臺(tai)和商家共同(tong)的(de)力(li)量為攤主提(ti)供售后服(fu)務(wu)。
甚至有網友打趣到:先在淘寶上進一批貨, 7 天賣不掉再無理由退換回去,加上花唄,一點資金壓力都沒有了!
別擔心, 1688 還真的為攤主發布了“地攤經濟”幫扶計劃,包括廠貨直達地攤商,提供超過 700 億元的免息賒購服務等。為此 1688 支持(chi)攤主賒賬進(jin)貨,商品賣出(chu)的資金(jin)在用(yong)戶還款和新一輪采(cai)購,賒購額(e)(e)度最(zui)高(gao)為 200 萬(wan)元,循環(huan)額(e)(e)度+賬期保證(zheng)了(le)攤主資金(jin)鏈(lian)的平穩運(yun)轉。
顯而易見,攤主最痛的“痛點”, 1688 針對性的解決,根本上扶持地攤經濟,給攤主動力。利用數字化手段幫助攤主做出決策,可以說是非常貼心了。
2、京東:三管齊下,效果翻倍
同樣(yang)貼(tie)心的(de),還有京東(dong)。
6 月 2 日,京東公(gong)布了“星星之火(huo)”計劃,京東稱,該計劃將服(fu)務百萬個便利店+百萬家(jia)地攤,將聯動近 10000 家(jia)品牌廠商、 4000 多家(jia)聯合倉,為(wei)線下零售商家(jia)提(ti)(ti)供價值超過 500 億(yi)的品質貨源,并提(ti)(ti)供數億(yi)元進貨補貼(tie)來保(bao)供貨。
具體而(er)言,分為(wei)以下三個方面(mian):
保供貨:京東(dong)新通(tong)路(lu)將發揮全渠道供貨能(neng)力,并(bing)提供數億元(yuan)進貨補貼(tie),聯(lian)動近(jin) 10000 家品(pin)牌廠(chang)商、 4000 多家聯(lian)合倉,為線下零售商家提供價(jia)值超 500 億元(yuan)的品(pin)質貨源;
助經營:京東新通路(lu)將幫助線下零售商家(jia)拓展(zhan)線上(shang)經營,為其引(yin)入京東自(zi)有平臺流量(liang),幫助打破地域(yu)和空(kong)間限制,實現有效引(yin)流、獲客、增收;
促就業:京東將集(ji)中提供(gong)一批靈活就業、居(ju)家(jia)就業、自主創業、務農(nong)增收機會,包括提供(gong)一批物(wu)流收派、倉庫管理(li)、理(li)貨打(da)包等(deng)崗位(wei)。
同時,根據數據顯示,96%的小攤主貨源資金短缺在 10 萬元以內,基于此京東新通路為每個小店提供最高 10 萬元無息賒購,全力支持地攤和小店經濟。不過,品牌產品在地攤上銷售,消費者能否買單,現在還是個未知數。
不(bu)管是阿里(li)還是京東(dong),針對供應鏈(lian)和資金(jin)方面,都為小(xiao)(xiao)攤主(zhu)提供了(le)“后路”,讓其無后顧之憂,不(bu)過(guo),進(jin)貨和金(jin)融(rong)貸款,本身也是電商平(ping)臺的(de)強(qiang)項,地攤經濟興起一段時間后,便開始優勝劣汰(tai),小(xiao)(xiao)商家如何經營、能(neng)否借助平(ping)臺的(de)力量完善經驗,目(mu)前(qian)還未可知。
2
微信、蘇寧:
地攤醬油帝
地攤這條路,有(you)人走的順(shun)風順(shun)水,也難免有(you)人走了彎路。
微信、蘇寧、美團也一股腦的加入到“地攤”扶持大軍中,不過明顯可以看到,還在原來擅長的領域里跑,面對地攤該怎么“特色化”,恐怕還沒啥頭緒。
雖然微信支付面向平臺超 5000 萬小微商家發布了(le)“全(quan)國小店煙火(huo)計劃”:
為商家提供小程序店鋪模板等數字化工具,基(ji)于小(xiao)微商(shang)戶智慧經營工具“收(shou)款小(xiao)賬本(ben)”小(xiao)程(cheng)序;
微信支付即將發布“小程序店鋪模板”,結合下單助手、朋友會員幫助商家低門檻打(da)造數(shu)字化經營模式,提(ti)高(gao)線上運營效率。
雖然小程序一直是微(wei)信數(shu)字化(hua)經濟的重要工具,但(dan)卻與“地攤經濟”完全挨不上(shang)邊(bian)。
地(di)攤(tan)經濟的(de)(de)主要(yao)場(chang)景(jing)是線下的(de)(de)面(mian)對面(mian)場(chang)景(jing),以地(di)理位置的(de)(de)便(bian)捷性為主要(yao)的(de)(de)購(gou)買(mai)動機,說白了(le)就是路上遇到了(le)剛(gang)好需要(yao)的(de)(de)商品,就促成了(le)購(gou)買(mai)。
正如導語中所說,擺地攤的也在建社群,微信的價值,更重要是幫助小攤主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而非直接的線上轉化。
難怪有不少網友打趣到:我就靠地攤一夜暴富了,微信卻讓我做長尾流量?
至于蘇寧,則公布了“夜逛合伙人” 計劃,包(bao)括開放(fang)全國家(jia)樂福(fu)、蘇寧(ning)小店門(men)店 10000 個冷柜倉儲服(fu)務給夜市攤主,還提(ti)供了 20 億夜市啟動資金的(de)低息扶(fu)持計劃。
蘇寧這個計劃更是一種“想當然”的行為,冷鏈倉儲服務多為街邊餐飲存儲食材時需要。但根據阿里巴巴數據,目前地攤經濟最熱品類分別為日用百貨、內衣、數碼、美妝、個護家清、玩具等,而傳統的“街邊臟攤”并沒有大規模的復蘇,畢竟臟攤對環境的打擊是更大的。
而 20 億(yi)“低息”扶持在阿(a)里(li)京東的(de)免(mian)息面前更是顯得(de)不“局氣”了。
可見即便是巨頭們,也有可能摸不透“千變萬化的小商家的心啊,不過從地攤的扶持政策上也能夠看出來,巨頭們掛在嘴邊的數字化與實體業的結合,在地攤面前,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大家(jia)如果真(zhen)的(de)想(xiang)地攤創業(ye)的(de)話,會接受(shou)哪位巨頭(tou)的(de)幫助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