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2萬億網絡零售交易帶動電子商務教育行業
發布時間:2013/1/12 16:22:15 來源: 縱橫數據
01月12日報道:2012年淘寶“雙11”大促銷,家紡品牌富安娜的天貓官方旗艦店一天成交7025萬元,超過該公司2011年全年電子商務銷售的總額,訂單數也創下15萬張新紀錄。除天貓外,當天富安娜在其他電商平臺也斬獲頗多訂單。但如此爆發式的業務增長,富安娜卻在48小時之內完成了所有訂單的處理和發貨,這在從前的“雙11”大促銷中是不可想像的。出色的訂單處理能力背后,正是得益于中國電商服務業快速發展和日益成熟。
在創業班,只有每個人的網店人氣、網店業績、網店等級為考核標準,以營業額的多少論英雄,其他都是白搭。同學們一直牢記義烏工商學院賈少華院長的一句話:“接單才是硬道理”。三是創新的考核模式。創業學院主任顏惠雄把創業班的同學分為精英型創業、生存型創業和就業型創業。目前進入創業園的158名學生中,有116人是電子商務創業班的,另有42人仍是傳統模式班。對這些同學,學院計劃采用彈性學分、淘寶信用等級替換學分等方式完成學業、就業和創業。用紀少游的話說,眼下電子商務越來越火,即便這些學生以后創業不成功,憑借在學校掌握的電商經驗,就業也極具競爭力。對民辦的潮汕學院來說,考量學校的質量,不僅要看就業率,更看就業質量,而電子商務創業教育恰恰滿足了這兩點。
2013年1月9日,在杭州舉行的“2012年電商服務商年會”上,阿里巴巴研究中心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電商服務業整體成交約2000億元,同比增長83%,支撐起大約1.2萬億網絡零售交易,8.4萬億電子商務交易。
得益于中國網絡零售的迅猛發展,作為“賣水者”的電商服務業也迎來了春天。
電商服務形成“熱帶雨林”
數量龐大的小工具,就像蘋果的App Store里面的各種應用軟件一樣,只不過服務的對象是電商賣家。
上海百雀羚日用化妝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有著80余年歷史的化妝品企業。2010年10月,該品牌就注冊天貓“百雀羚旗艦店”,盡管線下影響力和供應鏈都不錯,但由于缺乏電商運營經驗和人才,月銷售額一直徘徊在3萬~6萬元之間。2011年6月,該公司選擇了杭州網奧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網奧”)為其提供代運營服務,把網絡零售業務讓“電商管家”代勞。
“電商管家”很快展示了其專業一面。承接店鋪后,“網澳”從老品牌和新人類之間尋找共同語言,結合品牌方定位于東方草本的理念,將時尚與傳統融合,并通過店鋪主題活動策劃、平臺活動配合、直通車引流等方法來提升店鋪業績。這一系列做法喚醒了消費者對于百雀羚經典國貨的印象,讓消費者看到了民族品牌的重生,該品牌由此進入天貓化妝品類目前20名。
截至2012年12月底,在淘寶生態體系里類似這樣的“電商管家”已有607家,為2300家天貓品牌店鋪提供托管代運營服務。這些“電商管家”專注于某個行業專業代運營,提供包括客服、營銷、倉儲等一攬子托管服務,能讓傳統品牌商、渠道商觸網當“甩手掌柜”。
除了“電商管家”,數量更為龐大的是專注于某一電商環節的“小而美”的服務商,共同形成了數目繁多、層次豐富、相互依存的電商服務業的“熱帶雨林”。
數據顯示,2012年,天貓、淘寶賣家服務平臺的第三方服務商數量已從2011年的600個左右,增加到2800多個。服務工具數量已從2011年的1930款,增加到2012年的8000款,同比400%以上的爆發式增長,展現了第三方服務市場的巨大潛力。
這些數量龐大的小工具,就像蘋果的App Store里面的各種應用軟件一樣,只不過服務的對象是電商賣家,目的是提升電商營銷或服務等各方面能力。通過提供這些服務,分享網絡零售這個大生態系統的利潤。除了這類營銷推廣工具外,由于電商服務商分工不同,還有眾多第三方服務商能為“觸網”商家提供網店裝修、管理服務、圖片拍攝、客服接單、數據分析、物流倉儲、客服培訓等服務。
服務需求向上疊加
服務群體在增大,服務需求深度也在增加,商家提供的服務也不得不隨之從前端拉伸至后端。
事實上,能夠抓住和整合電商專家的服務需求,也正是服務商實力的體現。
上海商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商派”)就抓住了這種趨勢,及時進行了公司業務方向的轉型。據商派負責精細化運營業務的副總經理劉金光介紹,電商賣家的服務需求是一直在向上疊加的,這也使得服務商必須跟上這種發展節奏。從商派服務的商家群體變化來看,最早的賣家群體是獨立店鋪,后來是淘寶賣家群體,如今是品牌商、制造商群體。服務群體在增大,服務需求深度也在增加,商派提供的服務也不得不隨之從前端拉伸至后端。
從2008年開始,商派服務的商家一邊銷量開始大幅上升,其中年銷售額超億元的商家迅速增長到近百家,一邊卻面臨多渠道分散管理導致的問題,從原材料供應到生產、銷售、支付、配送,各個環節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脫節。“與其修修補補,不如將整個鏈條重新理順,這也成為商派之所以要堅持從前端跑到后端,一直滿足客戶需求的原因所在。”劉金光說。
在淘寶全面開放之后,商派成為最早進駐淘寶開放平臺API的第三方服務商。同樣,精細化運作也是源于淘寶開放程度越來越大,淘寶商家數據開放的時間節點已經從早期六個月以內延長至如今三年之內,其實就是幾乎全開放了,這讓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成為可能,精細化服務需求也被有效釋放,滿足這一服務需求也成為商派最新追逐的方向。
商派的與時俱進表現在擴展,而五洲在線則體現在轉型上。最初,五洲在線主要精力是代運營,也服務過幾家大型企業,但后來創始人梁凱發現,提供代運營的“飛單”風險一直揮之不去,當企業自己對網絡零售掌握能力足夠強的時候,五洲在線的客戶會越來越少。這時,梁凱開始把業務轉身倉儲。目前,五洲在線的收入在經過大幅下滑后已經重歸上升軌道,2012年全年收入在1.2億元。現在,五洲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租有5個倉庫,總面積16萬多平方米。
觀察
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盡管電商服務業已經形成層次豐富的“熱帶雨林”,但各個服務商的水平卻良莠不齊,導致電商服務需求分布極度不平衡,可謂“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目前,市場上雖然出現了一批以淘寶為基石的第三方服務商,如以從開店到供應鏈運營的代運營商興長信達、寶尊,倉儲服務五洲在線,物流快遞服務商順豐快遞和四通一達,工具服務類及電子商務解決方案服務商商派,數據類服務商小艾等。但現階段發展到一定規模的電子商務服務商還屈指可數,賣家服務需求往往只集中于少數幾個優秀的服務商,而這部分優質服務商受制于人才及業務體系復制難度大等方面的因素,業務承載量幾乎家家都達到過度飽和的狀態,甚至有些服務商被迫做減法,放棄利潤較低或發展潛力相對較弱的品牌,集中精力服務于少數高端優質品牌。而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中小服務商卻面臨門可羅雀的尷尬局面,生存狀況每況愈下。
事實上,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細分類目、不同發展階段的電商賣家,其電商服務外包的需求是多樣化、分層次的。未來在商品細分類目、電商經營環節等維度上,將會形成電子商務服務商專業化分工和協作的潛在可能。
2013年傳統企業電子商務的崛起已經成為共識,這為電子商務服務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契機,加之以淘寶和騰訊為代表的第三方平臺積極推動構建電子商務的生態系統,引發平臺、賣方和買方生態圈不斷演變升級,也為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商的崛起提供了充足的養分。
天貓副總裁王文彬以阿里云為例分析認為,依托開放的云平臺,今后電商服務業將呈現三大變化,一是電商生態圈數據會更透明和快捷,商家對于消費端信息的把握也會更加完整,有助于商家快速把握市場需求;二是為不同層次賣家人群提供移動端工作平臺和全鏈路工作流程;三是能按身份角色提供更精準的導購及推薦,提供定制化特色服務、區分行業的專業服務等,精準匹配賣家需求。
創新檔案
電商人才“復制”實驗
作為一種新興的商業模式,電子商務一直受制于人才的困擾,“互挖墻腳”事件屢件不鮮。同時,電商人才身價也水漲船高,整個行業面臨電商人才估值泡沫化的風險。據統計,企業對電商人才的需求與市場可供應的比例為3∶1,這使得電商人才培養成為教育培訓行業的一個機遇。
自從中國的電子商務創業教育三年前在義烏工商學院播下種子,之后雖然有幾百所學校先后赴義烏取經,但卻再也沒有出現成功案例。直到2012年,位于廣東省揭陽市普寧的潮汕學院打破了這個怪圈。從義烏工商學院到潮汕學院,電子商務創業教育的成功,標志著這種教育模式完成由量到質的轉變,已經具備在全國范圍內規模復制的可能。同時,也探索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變革創新之路,為中國電商發展提供批量化人才的路徑初步浮現。
新探索
職業學院作為高考最后一批錄取院校,其生源質量和專業設置一直是令學校管理者頭疼的問題。作為民辦學校,潮汕學院院長紀少游一直在探索創新的辦學模式。早在2011年9月,紀少游就提出了創建電子商務創業園的設想。11月,紀院長帶領兩名老師赴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參加“全國電子商務創業教育工作研討會”,親眼目睹了身價上百萬、千萬的大學生創業明星,深受感觸,也深深認同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院長賈少華提出的“沒有比創業更好的教育”的理念。隨后,潮汕學院在2012年2月成立了創業園。回憶起當時的決策,紀少游認為,這也利益于學校的民辦身份帶來的體制靈活的優勢,在改革、創新方面受到的阻力和約束比較小。創業學院和創業班,短短不到一學期的時間取得的成績令紀少游很驚訝。
5月份,創業班十幾名同學成了“萬元戶”,當時還有人在質疑;8月份,創業班營業額已經超過百萬元,有人更不信;9月份,特別突出的同學月收入已經突破8萬元,創造了大學生創業的奇跡。當月,潮汕學院還成功地把創業園開到普寧國際商品城,有成就的學生網店和實體店兩者統一起來。“雙11”大促銷,創業班1天的銷售額就超過100萬元。這時,質疑的人開始好奇起來。
基因論
分析潮汕學院電子商務創業教育的成功,主要有三個必要條件:一是產業基地依托。普寧是全國著名的紡織基地,空氣中都彌漫著一種商業味道。二是敢于因材施教。在創業學院開設的課程中,幾乎沒有“假大空”的理論課,大多數是Photoshop、店鋪裝修、搜索優化、軟文營銷等與實際運營相關的內容。網店上用什么,老師就教什么,同學們就學什么。課堂上,老師在上面講著如何在淘寶上做商品推廣,下面“叮咚叮咚”的聲音不斷響起。每一位同學桌上都有一臺電腦、一根網線,可以一邊聽課一邊管理自己的網店,通過聊天工具與客戶討價還價,甚至接單。“叮咚”的聊天提示聲成了這個課堂的獨特聲音,老師也絲毫不介意。也就是說,沒顧客、沒單的同學聽課,有單的同學接單。
在創業班,只有每個人的網店人氣、網店業績、網店等級為考核標準,以營業額的多少論英雄,其他都是白搭。同學們一直牢記義烏工商學院賈少華院長的一句話:“接單才是硬道理”。三是創新的考核模式。創業學院主任顏惠雄把創業班的同學分為精英型創業、生存型創業和就業型創業。目前進入創業園的158名學生中,有116人是電子商務創業班的,另有42人仍是傳統模式班。對這些同學,學院計劃采用彈性學分、淘寶信用等級替換學分等方式完成學業、就業和創業。用紀少游的話說,眼下電子商務越來越火,即便這些學生以后創業不成功,憑借在學校掌握的電商經驗,就業也極具競爭力。對民辦的潮汕學院來說,考量學校的質量,不僅要看就業率,更看就業質量,而電子商務創業教育恰恰滿足了這兩點。
本文來源:
//66moju.cn/article/839.html
[復制鏈接]
鏈接已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