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主機市場新動向或更為明朗
如果把時間放在去年年底或者今年年初,提及云主機你也許只能報出阿里云和盛大云。的確,阿里與盛大憑借其在互聯網行業已有的盛名,一進云主機的市場就掀起來了一股強勁的風潮。但今時今日的云主機市場已是百花齊放爭奇斗艷。除了阿里云盛大云,萬網LinkCloud等云主機商也蓬勃發展起來,在市場上爭得了一席之地。
要說現在云主機市場知名度最高的當然還是要數阿里云,憑借阿里巴巴在中小站長和電子商務站長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迅速聚集了一批客戶。在技術研發方面,無疑阿里云也是匯集了一批優秀的云計算人才。在帶寬上,阿里巴巴集團憑借前幾年以保障電子商務安全為名,申請下來的BGP網絡,是一種半壟斷優勢,也是中國頂級互聯網企業里少數認識到BGP網絡重要性并付諸行動的公司。這一點,其他具有同等能力的頂級互聯網公司遜色不少。這一點,也是絕大部分IDC企業也不具備的硬條件。
但也正是這個優勢,阿里云的帶寬價格同比都較為昂貴,如果沒趕上活動促銷,一般的站長朋友可能承受不起。阿里云另外一個被人廣為詬病的應該就是其IO性能了。阿里云由于在前期一直是技術主導,而且是完美主義者主導,對傳統IDC和中小站長的理解和服務經驗欠缺,導致現在的云主機性能問題以解決,主要是磁盤的IO性能,盡管其采用了昂貴的SAS硬盤,IOPS有保障,但是IO吞吐帶寬成逐漸下降趨勢,基本不能滿足中等規模應用的要求。作為IaaS領域的領導廠商,都不能讓目標用戶基本能用,這是對云計算和IaaS產業的極大遏制。導致目前云主機仍然是個人站長的玩樂場,整個云主機產業無法吸引到中型客戶。較為重視性能的中大型用戶以及對價格比較敏感的小型客戶在在這種情況下,紛紛轉向了更具性價比優勢的LinkCloud云主機。LinkCloud采用的是虛擬化云主機,和全虛擬化相比,架構更精簡,讀取速度更快,其性能堪比物理機,具體數據體現出來同比高出其他云主機30%以上。而在價格上的優勢也比較明顯,同類配置下價格比其他云主機低10%甚至30%以上。
再說盛大云,盛大云在初期的產品模式應該說是當時市場上將云計算精髓發揮的最極致的一家,但現在的形勢,完全不同了。不得不說,盛大云目前的狀況令人堪憂。由于盛大云長期采用租賃機房,采用第三方CDN服務。這樣做確實能夠降低運營成本。但要從事IaaS業務,著就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劣勢。沒有自主運營的機房甚至是租賃的機房,沒有高質量的多線和BGP帶寬資源。特別是在華東節點運營的第一年,其云主機穩定性欠缺,網絡質量也不夠好經常波動,磁盤IO性能也很低,低到運營中小網站都有問題,所有大批用戶外逃并失去信心。雖然后來華北節點在這些方面均有所改善,但失去的信心要想找回來,要比剛開始建立信心難上10倍。
萬網長期處于國內IDC行業的領先陣營,在所有IDC業務中除了托管可能都能占據前兩名。其在云主機領域,開始關注的時間較早,但行動的步伐則較慢。這與萬網對傳統IDC業務的熟悉和穩重的企業風格有關。如果不是投入阿里陣營,其在云主機領域不可能有現今的地位。因為其在研發上的投入極為謹慎,也沒有自有的BGP帶寬。所以在競爭力上相對薄弱。
LinkCloud云主機比上面三家知名度較為遜色,但是其優越的IO性能及極具競爭力的價格優勢讓不少用戶漸漸開始轉向這家也許名氣沒有那么大的云主機服務商。經過調查,我們發現:選擇LinkCloud的用戶清楚的知道自己為何選擇以及看重什么,而選擇阿里的用戶只是模糊的表示阿里巴巴和阿里云是大公司因而產品應該不錯。LinkCloud相對以研發和創新見長,其靈活的計費模式,包括小時計費、流量計費、免申請試用等特色,目前國內即使盛大云、萬網云、阿里云,也只是在調研和籌劃中。LinkCloud盡管看起來來勢迅猛,但其知名度和母公司的實力較為遜色。
近期的新動向是部分在意性價比和IO性能的個人和企業客戶,開始轉移向以linklcoud為代表的新興服務商。這意味著國內的云主機比起前兩年已經是相對成熟了很多,用戶的可選擇余地也很多,不再只是阿里盛大兩個選項。站長們也開始走出對知名度的盲目崇拜,通過實際試用體驗,從IO性能、性價比、技術支持、帶寬價格等多方面考慮,結合自身業務的現狀和實際需求選擇最合適自己最實惠的方案和云主機服務商。